肉鸡产业是一个由若干密切相关的以纵向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多元的代际畜禽产业,从曾祖代肉种鸡、祖代肉种鸡、父母代肉种鸡、商品代肉鸡到鸡肉产品是一个完整、系统的代次繁育流程。
【资料图】
肉鸡养殖行业分析
在我国,肉鸡主要包括两大类: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黄羽肉鸡是含有地方鸡种血统的本土品种,通常有比较强的地域特征,价格较白羽肉鸡偏高。黄羽肉鸡养殖企业主要面临区域性竞争。而白羽肉鸡则全部为进口品种,价格较低,养殖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
从肉鸡养殖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由饲料行业构成,肉鸡养殖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位置,下游主要由屠宰加工行业与肉制品行业构成,最终产品流向终端消费市场。
肉鸡短期盈利能力主要受到饲料成本及猪肉价格的压制。我国四大肉鸡品类分为白羽肉鸡、黄羽肉鸡、淘汰蛋鸡、肉杂鸡,四大肉鸡在生长周期及料肉比方面存在较明显差异,但养殖成本结构相近。肉禽养殖主要成本项为饲料费用、苗雏费用,合计约占到肉鸡全养殖成本的80%以上。而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项相对占比较低,且较为固定。因此行业盈亏的转换除“需求-供给-价格”的强弱变化外,成本支撑因素和价格压制因素亦值得关注。
前阶段,黄羽鸡的价格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猪肉价格所显现出的消费性价比对黄羽鸡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在来自于期间饲料成本的上行。继而导致黄羽鸡价格上下行通道趋窄,维持在盈亏平衡线附近。
未来几年,随着祖父母代种鸡苗进口的逐步恢复(包括于2019年11月解除从美国进口禽类的禁令),白羽鸡肉凭藉其成本优势、更高的FCR和对现代化生产方法的适应性,预计将重新抢占黄羽鸡肉的市场份额。自2011年至2015年,由於快餐店及速食餐厅的普及,白羽鸡肉的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肉鸡养殖行业竞争预测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分析:
由于中国政府禁止从美国进口祖父母代种鸡苗,国内白羽肉鸡的生产中断,白羽鸡肉供应的下降导致2016年及2017年的消费量下降。在过去数年中,由于国内供应的稳定,黄羽鸡肉的产量及消费量保持相对稳定增长。于2019年,中国已培育出第一代国产祖父母代白羽种鸡苗(「种鸡苗」),预期将降低祖父母代种鸡苗供应短缺的风险并助力中国白羽肉鸡市场实现更稳定的增长。
鸡肉的规模化养殖,相比于农户散养,更便于科学系统地管理,便于及时引进和运用新技术,能大大降低成本,提升畜禽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规模化的养殖通过建立完善的全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保障了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白羽肉鸡行业消费情况
白羽鸡营养丰富,在我国消费占比较大。相比于牛肉和猪肉,鸡肉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 氨基酸,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白羽鸡胸、鸡腿肉因其脂肪含量较少,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特点,常被制作成即食鸡胸肉来满足上班族低脂健康的饮食需求。近年来,禽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占比不断提升,2021 年占 比达到 26.50%。
白羽鸡的消费渠道以团膳消费、居民日常消费和快餐类消费为主。白羽鸡的产品形式以部位分割鸡为主, 即将整鸡经屠宰分割后以鸡胸肉、翅类、腿类和副产品分别进行销售,常见于超市、菜市场等居民日常消费地 点。由于白羽鸡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特点,在讲究性价比和效率的团膳消费和快餐类消费中占比 较高,其中团膳消费渠道包括学校、工厂、机关单位等。
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约占全国鸡肉总量的52%,占畜禽肉类产量的10%。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介绍,2021年我国白羽肉鸡屠宰量65亿只,产肉量1430万吨,但种源长期依赖进口。2021年底,“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3个自主培育白羽肉鸡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结束了白羽肉鸡种源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白羽肉鸡产业目前已具备较高的规模化程度且呈现为金字塔结构,即规模化程度自上及下递减。种苗环节中,龙头企业益生股份目前在国内祖代引种市场的市占率高达约 30%,在国内父母代鸡苗市场的市占率则约为20%;屠宰加工环节中,龙头企业禾丰股份、圣农发展的市占率则分别为 10%左右。从趋势上看,白羽肉鸡养殖环节集约化进程仍未停止,10 万羽以上的规模肉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未来下游商品代养殖及屠宰加工环节规模化程度仍有望继续不断提升。
想要了解更多肉鸡养殖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肉鸡养殖行业竞争预测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报告在总结中国肉鸡养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肉鸡养殖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肉鸡养殖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中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